
我母親再我家過逝,老人的錢都給了我哥,老家的房子分給了哥和侄子,因為二哥去逝多年嫂子改嫁,我們姐三也沒要家里的房產(chǎn),我覺得照顧爹媽是應(yīng)該的,和家產(chǎn)沒關(guān)系,我大嫂說將來房子賣了給我們分點,我小妹妹說我們不要,我覺得錢雖是好,但親情比錢重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這是我個人觀點,可能有人覺得還是錢重要,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認錢不認人,難到你婆家的房產(chǎn)給你姑子你愿意嗎?你要是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矛盾就化解了,父母如果病了你讓兒子出錢,但你必須照顧,因為你也有老的時候。

太過分了,太過分了,只有一點不過分,那就是用缺德、冷血來形容老王夫妻不過分。過去咱們中國人受封建思想影響,重男輕女現(xiàn)象比較普遍。改革開放以后,國家提倡男女平等,一視同仁,加上計劃生育,80后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除了特殊情況要二胎的。由于家里孩子少,大多就一根獨苗,不論男孩女孩,都是爸媽手心里的寶。盡管女孩的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但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尤其在某些貧窮落后的農(nóng)村,傳宗接代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那么就算重男輕女,我覺得他們做得也太過分了,太沒人情味了,以至于讓我覺得,別說兩套房子外加一個門頭房,就算四套房子外加兩個門頭房,也沒有他們女兒的份,趁早別惦記,死了這條心吧。
你無情,我無義。既然你們這樣對待親生女兒,那么今后還有什么理由讓女兒好好對待你們?甚至拿你們當人待?竟然還有臉對外聲稱,對女兒一直不回家看自己的行為表示不理解?是老糊涂了還是裝呆賣萌?這個年紀不至于老糊涂了吧,應(yīng)該是裝糊涂吧。
按照我的看法,別說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就算這個女兒是從小領(lǐng)養(yǎng)的,面對這么多的家產(chǎn),你們但凡有點良心,也應(yīng)該有她一份吧,你們怎么忍心看她一無所有 ,她又不是你們家的一條狗,就算是條狗,那也得給“它”口吃的吧。
你們應(yīng)該捫心自問,你們沒有善待自己女兒,憑什么叫她善待你們?難道只是因為你們給她一條生命?那這理由太過牽強了吧,這是連低級動物都會做的事啊。是不是你們覺得既然懷上了她,并生了下來,不得不養(yǎng)到長大成人、嫁為人妻為止,嫁出去之后就與自己無關(guān)了?你們都沒有把她當女兒看待,她又怎么會把你們當父母對待呢?我這邏輯沒毛病吧?!
假設(shè)你們的女兒嫁給了一個土豪或闊少,反正嫁給了一個有錢的吧,她本身不差錢,成了小富婆了,也不想和哥哥或弟弟計較,在這種情況下,你們可以這么做,不然的話一點道理都沒有,就算重男輕女,一碗水不能夠端平,至少也得三七開或四六開吧,偏心總不能偏到這個程度吧,褲子跑偏了不要緊,就怕良心跑偏了。

我是獨生女兒,我女兒也是獨生女,所以沒有這種親身經(jīng)歷!談?wù)勎业目捶ò桑∪追孔佣紱]給女兒留一套!不能理解!我是沒有什么重男輕女觀念的,如果兩個孩子肯定平分!除非一個不孝順,那么無論男女,一分沒有!我不覺得女兒是外姓人!也不相信什么財產(chǎn)留給兒子就傳下去了這種鬼話。無論孫子外孫子孫女外孫女都是我的孩子的血脈!也是血脈的一種傳承!房子給了我女兒!她再給她的孩子!那么這個東西就是我親愛的人享有,這就足夠了!這個老王非常拎不清!父母有與生俱來的對子女的愛,用愛澆灌讓子女茁壯成長!可是我看不到這老兩口對女兒的一點點疼愛!愛是相互的,既然你也不愛女兒,那女兒自然也不可能愛你!就這么簡單!

這是老王夫妻處理財產(chǎn)與子女教育、對子女態(tài)度差別,形成矛盾。
在中國,重男輕女是古老傳統(tǒng),父母的財產(chǎn),多由兒子繼承,自然父母的養(yǎng)老由兒子負責。還有,父母百年之后的拜祭由兒子、孫子負責。女兒沒有義務(wù)。這點,是我國的傳統(tǒng)。是父系家庭的延續(xù)。
現(xiàn)在的法律,提倡男女平等。父母的遺產(chǎn),男女平均。父母的養(yǎng)老,男女也平均??墒牵倌曛?,父母的拜祭,似乎女兒方面沒有規(guī)定。是否兒子、女兒,孫子、外孫都要拜祭,這是個父母都顧忌的原因。
老王夫妻,自己的遺產(chǎn),如何處理。當然隨自己的便。從形式上,沒有什么不妥??墒牵贤踉趦鹤踊楹?,都沒有和兒子同住,讓兒子、兒媳一道經(jīng)營門面。而在年老之后,才讓給兒子,并一起住。這個才是對女兒的最大沖擊。
這里,老王的做法,并非沒有不妥。只是老王夫妻的態(tài)度,還未糾正。要么一碗水尊平,家產(chǎn)男女各半。這樣兒子、兒媳肯定不樂意,別人都是兒子繼承,為何我的就男女各半。要么重男輕女,女兒當成曾經(jīng)的一員,與自己毫無瓜葛了。

傳統(tǒng)中國人的做法。幾千年如此。女兒是潑出去的水。過去是無權(quán)繼承財產(chǎn)?,F(xiàn)在的法律其實和自古的風俗認知是有沖突的。誰得財產(chǎn)誰養(yǎng)老?這也是天經(jīng)地義的。自古有句俗話呀!“父債,子還?!钡珡膩頉]聽說過父債女還的!這是傳統(tǒng)中國人的認知。這個事件當中女兒沒有什么權(quán)利這樣做。她選擇不往來。就隨他去吧。養(yǎng)兒防老嗎?沒聽說養(yǎng)女兒防老!女兒嫁出去就是外姓人了。誰都不愿意財產(chǎn)外流。最可恨的是有一些老人。偏心眼兒。財產(chǎn)分配不公。還主張撫養(yǎng)權(quán)利!法律認可,感情上也不認可。這樣的老人都不得好的。據(jù)我?guī)资甑慕?jīng)驗。往往是老人對誰好,卻得不了誰的濟!

看了這個問題和描述,忍不住又要來多嘴了 ,但我的看法對問題中的女兒女婿多有得罪,請諒解。
因為父母把全部財產(chǎn)留給兒子,兒子也負責養(yǎng)老,而女兒女婿卻因此以為父母對女兒和兒子財產(chǎn)處置看待不公平受傷而斷絕和父母來往,本人認為女兒有點做得絕情太過。
當然從當今法律的角度上來說兒女對父母是有同等的繼承權(quán),如果說籠統(tǒng)點就是贍養(yǎng)繼承都均等平分,但是受現(xiàn)實家庭客觀條件和傳統(tǒng)民俗影響有時法律也不是萬能的,他只是維護公平,人人都要尊從的底線,凡因贍養(yǎng)和爭財產(chǎn)到訴諸法律的地步,那不傷情就傷感,血親關(guān)系和家庭成員間問題訴諸法律解決那只是最后選擇,弄得不好還會成仇、在心里留下一道一輩子的鴻溝。
說到這我並不是詆誹法律,而是不違法的民俗民約也能起到積極作用。父母把財產(chǎn)全給兒子,兒子也愿意承擔養(yǎng)老,這對女兒沒多大的不公平,贍養(yǎng)的問題兒子責無旁貸,當今兒媳還沒幾個愿意哩!
傳統(tǒng)的養(yǎng)老問題多是兒子承擔,不管有沒有多少財產(chǎn),況且女子岀嫁后,很多父母原本就和兒子一起生活沒分家,有些財產(chǎn)沒人給細分是父母還是兒女的,兒子養(yǎng)父母的老天經(jīng)地義 ,沒啥推脫,女兒出嫁后、有公公婆須同女婿一同贍養(yǎng),娘家父母老了經(jīng)?;夭换貋砜赐麘{自已良心。
再說人老了熟悉習(xí)慣了自家的一切,離兒子近方便,嫁人后女兒家總是別人家,即使女兒女婿不嫌棄,公婆家人會一樣嗎?自已有兒子老了短時在女兒家過可以,要女兒養(yǎng)老的很少,岀嫁女兒養(yǎng)娘家父母的老,這在兒子臉上並不是光彩的事。這就是傳統(tǒng)民約民俗;除法律外他也可制約平息許多現(xiàn)實親人家庭的紛爭。
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大多依舊是這樣,有兒子也沒誰只望嫁出的女兒養(yǎng)老,女兒也沒幾人去娘家爭父母財產(chǎn)。
我老婆娘家有三兄弟三姐妹,岳父岳母在時,出嫁的三姐妹平時逢年過節(jié),老人生曰啥的都帶禮物或錢回去看望,老人住房日用家具外沒啥財產(chǎn),女子誰也沒指望分過,記得岳父過逝時老衣壽被悉數(shù)由女兒供備再奉上禮金,大舅子還提由女兒共攤喪葬費,其戶族親長一句便擋了回去:‘’咱X姓家族沒這個規(guī)矩!‘’
現(xiàn)在在回到問題上來,父母把財產(chǎn)都給了兒子,兒子也愿意養(yǎng)父母的老,這是傳統(tǒng)民俗也算約定,只是錯在父母沒先征得女兒意見,女兒女婿沒必要去爭財產(chǎn)繼承而和父母見氣不通來往呀,必競父母還是養(yǎng)了女兒的小到岀嫁,還置了嫁妝吧?女婿你就養(yǎng)好自已父母的老,辦好自已該繼承的事,何必多一事去和岳父岳母見氣,和舅子爭財產(chǎn)呢?不知我說的是不是呢?

我覺得父母做法在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說法上來說,確實欠妥當。但是按照中國普遍的現(xiàn)象來說,老人做法正常,一般在多數(shù)地方,兒子給老人養(yǎng)老送終,自然財產(chǎn)歸兒子,女兒嫁出去后也不會去要求分娘家父母財產(chǎn)。
多數(shù)情況都是老人如果有幾個子女,一般老人都是和最小的兒子生活,當選擇好了和那個子女生活,那自然而然老人財產(chǎn)也歸那個子女擁有,別的子女不去惦記老人財產(chǎn)。
當然,這過程中老人生病,不能勞動等,都需要那個子女照顧。這是筆者這邊的風俗,老人去世,也是由小兒子承擔。子女都不會去說分老人財產(chǎn)。
可能養(yǎng)兒防老的那種觀念在老人心里很深,畢竟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我們不能要求觀念和我們一樣新潮吧!
而女兒女婿因為財產(chǎn)和老人斷絕來往,做法欠妥當,畢竟生養(yǎng)之恩總在吧!
如果作為年輕人把日子改善依靠老人財產(chǎn),說實話,我看不起這種人,自己奮斗,豐衣足食,指靠父母財產(chǎn),那真的沒什么出息,就是父母分給你一點財產(chǎn),難道能吃一輩子?
那么我想說,這個父親和兒子生活在一起,是誰天天陪在父母身邊照顧,女兒嫁出去,幾天甚至幾十天回來一次,有什么資格去分財產(chǎn)。
或許從法律角度來說,有權(quán)利分??墒且宄?,老人還活著,該分給誰那是老人自己決定的,從這件事情上看出,女兒女婿因為一點財產(chǎn)斷絕來往,就足以證明老人不分是正確的,如此自私之人,確實不應(yīng)該分。

錯不錯現(xiàn)在說沒意思,等他們病倒了,尤其是做媽媽的病倒了后,讓他們自己體會去!
兒子媳婦再孝順,床前伺候有女兒盡心盡力嗎?反正我只看到有兒又有女的家庭,媳婦給送幾頓飯已經(jīng)夠意思了,洗衣服,擦身子都是女兒的事。
我外婆那邊,三個舅媽是真心的好,跟我外婆沒矛盾,和和睦睦的,但是我外婆一生病,需要床前伺候的時候,我媽和我兩個阿姨一個都沒落下,平時要洗重些的衣服,被子床單什么的,全是我媽和兩個阿姨的事。
到了我奶奶這邊一樣,我媽最多一天三餐飯,洗衣服,擦身子,都是我姑姑來。不是說不愿做,而是姑姑們覺得畢竟是自己親媽,不會尷尬。奶奶去世后,后事的費用兩個姑姑也一起出錢了,所以奶奶留下的一點東西,我們也是算上姑姑,一起平分的,大伯家是不愿意的,奈何我叔和我家都堅持,他們也沒辦法,我覺得都是兒女,這樣才公平吧!

這用問嗎,那肯定是做錯了,而且是大錯,做父母的不能一碗水端平,不擔造成子女對父母有意見,而且造成兄弟姐妹之間互不來往,你說這能是小錯嗎,實則這種父母從心里就認為,女兒嫁出去就是外人,給了白給,兒子是根,是家人,所以得給兒子,這就是極度自私之人,他女兒不和他來往,極為正確

這個父母做錯了,他嚴重的重男輕女,他嚴重的偏向了兒子,而對女兒不公平,出現(xiàn)這個結(jié)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從理論上說,兒女都有養(yǎng)老的義務(wù),而且如果誰不養(yǎng)老,不盡到贍養(yǎng)的義務(wù),也是違法行為,但是這種義務(wù)應(yīng)該建立在公平的基礎(chǔ)上,而不是不講道理的用法律懲處。
從父母的角度,理論上可以說,財產(chǎn)都是父母的,父母愿意給誰就給誰,別人不得干預(yù),但是,話是這么說,可實際卻不是這樣的,父母生兒育女就應(yīng)該公平公正對待才好。
現(xiàn)在兒女與父母斷絕往來,雖然于法有虧,但是卻可以理解,因為同樣一奶同胞,卻遭遇不同境遇,這個女兒做的盡管不對,卻可以理解,這也應(yīng)該是我們普通人用正常理看問題的觀點。
現(xiàn)在這對父母表面上看,把財產(chǎn)給兒子,讓兒子養(yǎng)老,他們覺得很公平,但是他們忘了,他不是獨生子女,而是一雙兒女,所以不能這樣為人處事。
這件事,理想的做法是,父母公平的對待兒子和女兒,把財產(chǎn)可以平均的分給子女,然后享受子女的平均贍養(yǎng),這樣的結(jié)果才是最應(yīng)該的。

我外公外婆就是覺得死后財產(chǎn)該給兒子,但是到了最后生病了,才發(fā)現(xiàn)出力的全是女兒,兩個兒子都想要房子和錢,都不愿意照顧他。四個子女排班,大兒子裝病,小兒子撒謊,總之都不愿意去,女兒沒辦法只有自己去。姥爺本來想留遺囑把房子留著生了孫子的大兒子,錢給小兒子,最后時光,看到兩個兒子的表現(xiàn),留下遺言:我的財產(chǎn)應(yīng)該是你們子妹四個的,你們四個人分了吧。于是,他死后,我兩個舅舅對我姥爺都有意見,因為財產(chǎn)帶姐姐和妹妹分了。

80多歲的老年人追溯起來是最晚也是出生于1939年,這時候我們的祖國還沒有正式建立,這一點很多人可能都沒想過。祖國成立發(fā)展到今天,中國已經(jīng)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人們的思想?yún)s未必變得這么快。
兩代人的思想不僅被環(huán)境影響,也被所處的時代影響。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在甚至有人提出10年一代溝的說法。對于孝道和繼承這種家庭瑣碎之問題,觀點精彩紛呈。年紀大的人對男丁接受遺產(chǎn)視為理所當然,而不少年輕人則不以為然,50、60年代的人思路居中。這就是題主所舉例子老人困惑的地方,老人在思考這是他做錯了嗎?
題主說的故事是:老王夫婦把兩套房子一個門店都給了兒子,正常的父女關(guān)系、和諧的翁婿關(guān)系崩潰,換來了不相來往的結(jié)局。
老人心中自然想的是,兒子獲得財產(chǎn)是“天經(jīng)地義”的,而且兒子、兒媳之后搬過來一起住,也可以照料他們,兒子、兒媳承受更多的贍養(yǎng)義務(wù)。但是既然出現(xiàn)分歧,顯然也就沒有溝通,雖然有“誰拿遺產(chǎn)誰贍養(yǎng)”這種約定俗成的共識,但是這界限卻不分明,難道沒有遺產(chǎn)的就不贍養(yǎng)老人了?
其實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很多家庭的問題來自于老人固執(zhí)己見而不試著學(xué)習(xí)新的思想——也就是同子女去學(xué)習(xí);子女也不愿意分析老人的思維方式。很多老人到最后也不知道子女需要東西是什么,希望的家庭方式是什么,子女也分不清關(guān)愛和自私。
其實很多家庭過于“尊重禮教”了,這里要放引號?!岸Y教”刻板的缺乏人情味,看似都遵守的規(guī)矩實際上少了很多人情味。也就是人情味又重又薄。
老人如何處理財產(chǎn)別人的確沒有辦法干預(yù),但是為了家庭的融洽,自己晚年的幸福,盡量避免親人間的誤會是很重要的。
假如給女兒以更愛兒子的印象,那雙方的關(guān)系可未必能用“孝”這個框架來約束住。
被給予多數(shù)財產(chǎn)者理所應(yīng)當承擔更多的責任,但還是希望長輩能夠雨露均沾、一視同仁。否則不能不說會給一些子女以頑固和偏心的印象。
有頗“識大體”的女兒不會介意這樣的父母,但心中免不了起一個疙瘩,這個疙瘩不表現(xiàn)出來不代表不存在,有些家庭關(guān)系就是這么慢慢壞掉的,家長偏心,兄弟姐妹都會反目。

總邀請我回答這些敏感的問題,謝海棠友邀請,那我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吧,先說說,我自己的情況,我是獨生女,我老公是獨生子,但按性格來說,如果我上面有個哥哥或者是有個弟弟,我父母把家產(chǎn)全部給了我哥哥或者是弟弟,我心里當然不會開心,但是父母生我養(yǎng)我,已經(jīng)把我供到大學(xué)畢業(yè),我覺得他們已經(jīng)完成了他們的責任,至于贍養(yǎng)問題,始終是我的父母,平時該怎么看望,照顧就怎么照顧,贍養(yǎng)問題,既然全給了兒子,兒子多擔當一些吧,我是去年剛結(jié)的婚,怎么說呢?這個問題我和我老公也談過,育兒觀我們是一致的,如果以后有兒有女,他們結(jié)婚成家之前,肯定是平等對待,兒子呢,房車彩禮都會給準備,在這個對女人要求這么高的年代,女兒,我們會婚前給她買套房,作為她的婚前財產(chǎn),也會給她準備豐厚的嫁妝(現(xiàn)今)給她防身用,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都要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如果給我找回來一個扶貧對象,別說房子車子了一分錢都不給,我不會要求女婿的房子寫上女兒的名字,但是住房必須得有,連個窩都沒有,沒有資格娶我女兒,同樣的,兒子也是一樣的,連個房子都沒有,沒有資格娶人家寶貝女兒,其余的錢用于我和我老公養(yǎng)老,不管兒子還是女兒,他們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可以了,不是說大話,現(xiàn)在這個年代還指望兒女養(yǎng)老啊?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我和我老公都不帶,可以給予一定的經(jīng)濟補償,隔代親,教育理念不一樣,不做那費力不討好的事兒,我和我老公把人生都規(guī)劃好了,哈哈

看過一個案例。也是一老頭把財產(chǎn)都給了兒子,女兒便跟他斷絕了關(guān)系。現(xiàn)在這老頭不要女兒贍養(yǎng),只要求女兒來看看他??墒桥畠罕凰麄诵?,死也不見他。至此老頭還是認為自己沒做錯,是女兒太沒良心。其實女兒有時并不是為了爭財產(chǎn),只是想當個自己人,當你把她定為外人時,她覺得受傷了,心灰意冷,不愿意跟家里發(fā)生太多關(guān)系。

我覺得女兒此舉不太明智,不必斷絕關(guān)系這么決絕吧。
我家也是姐弟倆。我外嫁,弟弟一家與父母住一起。父母有退休金,家境尚可。按我爸,他沒重男輕女的思想,對我也很好。但我老家那一般人都覺得父母所有,到時給兒子的,女兒一般沒有分家產(chǎn)的權(quán)利。我本人有工作,有家庭,也沒打算要分到父母什么東西。只要他們開心幸福就好。所以,我對此問題中女兒的決絕有點不大理解。
做為子女,父母養(yǎng)我們長大,我們也有陪他們老的義務(wù)。正常關(guān)系中,子女與父母間,父母付出會大大多于子女的。這種天生的血緣關(guān)系,是講不清道不明的。如子女對父母好,是由于看到其手中有錢,死后有產(chǎn),那也太讓人心寒啦。
我覺得此問題中的女兒,還是私心太重,太現(xiàn)實了點。
以前的人,養(yǎng)兒是為了養(yǎng)老?,F(xiàn)在搞不好,養(yǎng)兒是為了受氣受罪。哎!都是金錢在做怪。

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十個指頭還要分出長短,世人說不肖子孫,可有多少人又了解不孝的緣由,鞋大鞋小只有自己知道,外人不要做評論的好!

公平公正對待子女

從小我就直到奶奶不喜歡我,因為我是女孩。在我們縣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很嚴重,有很多家庭,如果一直生的都是女孩,很多便送人了。
比起那些從小就被放棄的孩子,我還是比較幸運的,我的父親沒有放棄我。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我上高中的時候。
奶奶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干嘛?遲早還不是別人家的?!甭犃诵睦飫e提有多涼了,而我父親卻說“如今女孩不讀書,能干什么呢?“所以,即便是家里沒錢,我父親還是跟親戚借錢給我讀了大學(xué)。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也是有偏駁的,最難的就是一碗水端平。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挺火的,叫《都挺好》是一部家庭倫理劇。里面有一個糊涂愛折騰的老父親,下面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從小女兒就在家里收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花在兒子身上的錢是女兒的好幾倍。到了老了,兩個兒子因為贍養(yǎng)老人的問題,互相推脫,而女兒呢?因為年少時受到的委屈,總是跟老父親對著干。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大兒子失業(yè)有心無力,二兒子啃老,像個長不大的孩子;而女兒雖然說話帶著刺,可心里卻還是愛著自己的父親的。
說真的,真的有能力的孩子,有幾個人會盯著老人的財產(chǎn)呢?只有那些沒有本事的,指望著老人的財產(chǎn)和養(yǎng)老金生活的人,才會在上面斤斤計較。
對于絕大多數(shù)女兒來說,爭的也不是那點財產(chǎn),而是心里的一口氣。都是父母親生的,為什么需要養(yǎng)老的時候就想到了自己,而分財產(chǎn)的時候就沒有自己的份呢?
從小到大,有兄弟姐妹的都在彼此較勁,那就是爸爸媽媽愛誰更多一點。被需要是幸福,被呵護也是幸福,一樣的付出,卻得不到一點回報,多少會心寒吧。
女兒覺得受傷就斷絕父女關(guān)系,這種做法可取嗎?
當然是不可取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yǎng)大,并不求我們要讓他們大富貴,只是出于人的本能。同樣,當父母年老的時候,我們反哺也是出于本能。
付出了,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傷心是肯定的。只是不管從倫理還是法律上來講,你都無法否認你們之間的關(guān)系。
對于那些偏心的父母,我想說的是“你可以偏心,但是請給我留點溫暖?!?/p>

父母全部財產(chǎn)留給兒子,兒子也負責養(yǎng)老,但女兒覺得受傷,于是斷絕與父母來往。
首先,父母做的太偏心了。老王不應(yīng)該對兒子和女兒厚此薄彼。
當然,老王是想讓兒子養(yǎng)老,所以才把自己全部財產(chǎn)留給兒子,即使是這樣,在財產(chǎn)分配上,他的兩套房子一個門店都給了兒子,女兒沒份,明顯的重男輕女,做的太偏向兒子了。
這樣做的后果,一是女兒與父母斷絕來往。雖然老王的女兒不應(yīng)該這樣做,但也可以理解。你對兒子如此好,一點財產(chǎn)不給我留,我還見你干嘛?女兒如此生氣完全可以理解。
二是一旦以后兒子養(yǎng)老出現(xiàn)問題,老王根本就沒有后路。兒子的家庭,往往兒媳婦說話占很大地位。一般兒子都會挺孝順,可是萬一兒媳婦不孝順怎么辦?以后每天總給你耍臉子,你呆不下去了怎么辦?此時,老王已經(jīng)沒有任何財產(chǎn),手中沒有了砝碼,兒子兒媳很有可能變臉,此時再去找女兒,老王好意思嗎?
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老王不分財產(chǎn)。先搬到兒子家與兒子兒媳同住,看看兒子兒媳是否孝順??梢悦總€月拿錢補貼兒子。兩套房子一個門店,可以出租一套房子和門店,租金補貼兒子。這樣,女兒女婿沒有話說,還會向以前一樣對父母好。
然后,在財產(chǎn)繼承上,可以立遺囑。如果兒子養(yǎng)老,而且已經(jīng)在兒子家住了幾十年,可以給兒子多分遺產(chǎn)。對女兒可以少分,比如留一套房子給女兒,不能一點財產(chǎn)不分。
其實,究其根本,還是老王的重男輕女意識太強?,F(xiàn)在,男女平等,城市里很多女兒比兒子還孝順,女兒給父母養(yǎng)老的很多。對兒女,盡可能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
其實在我們家也有類似問題。我岳父岳母,都是兩個女兒在照顧,以后也是女兒養(yǎng)老,可是卻把房子留給孫子。當然我們不會說什么,畢竟是老人的財產(chǎn),老人有權(quán)處置,但心里肯定不會很舒服。
老王女兒的做法也欠妥,即使父母做得不對,不給自己任何財產(chǎn),但父母給了自己生命,還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嗎?怎么能因為一點財產(chǎn),就不講親情,不理睬自己的父母呢?
血濃于水,不能因為財產(chǎn)問題影響對父母的感情。父母之恩,怎么報答都不為過。

我先說一下關(guān)于老人還沒有走就把財產(chǎn)轉(zhuǎn)給兒子的做法,其實,這樣對兩老,對女兒,都不好。
第一:你們把所有的財產(chǎn)都轉(zhuǎn)給兒子了,對老人來說,以后的保障就增加了風險,現(xiàn)在是兒子兒媳一起住,因為你們身體還健康,沒有患病什么的,一旦兩老生病了,需要大把花錢了,需要人定期照顧了,兒子兒媳還會一定照顧嗎?
現(xiàn)在很多老人都指望兒子兒媳,身體好的時候說兒子兒媳多好多好,生病了,卻訴苦說兒子兒媳不來照顧,還不肯出錢,這樣的事情,現(xiàn)在社會上很多,而兩老把家底都給兒子兒媳了,萬一生病了,這樣的事情出現(xiàn)了,兩老怎么辦?不給自己留條后路。
第二:在生前就把財產(chǎn)都給兒子了,一分丟不給女兒,對于女兒來說,就是父母把和自己的關(guān)系給掐斷了,好像沒有這個女兒一樣,以后兩老生病了,兒子不管了,那是不是也不需要女兒的照顧了?這樣的做法,對于女兒來說,真的很心寒。
要是以后碰到生病了,兒子兒媳不照顧了,不出錢了,需要女兒照顧了,女兒不愿意,是不是要說女兒不孝順了呢?
其實是父母先傷了女兒的心了,以后也就不能指望女兒了。
重男輕女,不但害了自己和女兒的關(guān)系,還會讓自己以后后悔呀,唉。。。
作為現(xiàn)在的父母,還是要權(quán)衡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的,有兒有女的,都要想要,都要照顧到,都要平衡到,這樣,到自己老了,病了,還會有人來照顧來伺候呀。

錢,有時候代表的就是感情,是感情付出的一種方式,我覺得子女矛盾是父母問題,這種低情商的事情是父母的責任,我大伯家就很明智,沒有為了這些事情扯皮,兩個姑媽和大伯關(guān)系都很好,大姑的條件一直比較好,因為又是大姐,對家庭付出一直比較多,大伯就很明事理,他對父母說,她們子妹感情很好,老人家要一碗水端平不要破壞她們感情,去年爺爺身體一直不好,就怕要走,分錢的時候就是全部平分(90萬,子女輩一家二十,子孫輩一個十萬
),但是大伯和大姑自己的都沒要,全部給了小姑(小姑家庭條件最一般),說小姑最辛苦錢少,錢怎么不能代替感情,子女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父母第一步要做好,就像分小朋友糖果一樣,你不平分你是不是就偏心,偏心就是父母問題,有愛才有孝,愚孝我不認,什么生養(yǎng)辛苦,我覺得相互理解相互愛護

感謝邀請我這平凡的殘疾人回答這個問題。說實話吧!都是同一個父母親生的兒女,然而父母親把財產(chǎn)都給了兒子,女兒心里肯定不平橫,所以做為女兒女婿肯定恨父母親了。因為手心手背都是肉,難道只有兒子才是你們親生的嗎?女兒是撿的嗎?你們把所有財產(chǎn)給兒子,女兒一分錢沒給??赡馨俜种陨系呐畠憾紩薷改赣H。少給一點女兒不行嗎?至少讓女兒心里平橫吧!然而你們一分沒給女兒。如果是你,你心里不受傷嗎?這種情況女兒受傷是肯定的,誰怪你們不把女兒當自己人看呢!當然做為女兒肯定不應(yīng)該抱著與父母親斷絕來往的心態(tài)和看法對父母親了,最少父母親給了你生命,才有你的今天吧!其實我覺得最少給一個住房給女兒吧!這樣女兒心里才會平橫

父母:兒子,我們準備分你妹妹(姐姐)一半家產(chǎn)畢竟他也是我們的孩子對不對,你同意嗎?(這時候大家覺得兒子大多同意嗎?假如同意,)兒子:嗯行沒問題,兒媳私下和愛人說:平時都是咱們照顧爸媽,你姐姐(妹妹)一個月回來看一眼就要一半家產(chǎn),行呀這樣我讓我媽也分一半家產(chǎn)給咱!不過也要我媽有一半時間住在咱家!住咱家這段時間讓你媽去你姐妹家住著,不過分吧,正好當閨女的都想媽了,這樣大家都開心,也能體現(xiàn)當閨女的孝心!
從社會層面來說家產(chǎn)平分子女本身就容易掀起糾紛,分女兒,平時都是兒子兒媳照顧,大病時女兒偶爾也來照顧下,但是大多都是兒子兒媳婦照顧,這樣兒子兒媳心里不痛快覺得委屈,
不分閨女吧,女兒覺得你們根本就不愛我,重男輕女,你不分我一半咱就斷絕關(guān)系!
父母左右為難,其實社會理應(yīng)建立一種類似彩禮一樣的共識,女兒嫁出去了就不要想娘家財產(chǎn)的事,為啥?因為你已經(jīng)成家也有了新的父母家庭將來他們的財產(chǎn)會留給你,相對的你婆婆公公也不會將財產(chǎn)分給自己女兒,會少很多所謂的重男輕女的“感情糾紛”!

女人要彩禮的時候說這是傳統(tǒng),兒子繼承家產(chǎn)也是傳統(tǒng),女人為什么不滿呢?女婿繼承公婆家產(chǎn)的時候,女兒會不會讓小姑子分一半呢?中國女人把利已主義演繹的淋漓盡致,中國80%得家庭矛盾都是女人挑起的

這樣的父母,當初要女兒干嘛呢!既然不能公平的對待,就不配有女兒!兒子是你生的,女兒是抱的嗎?如此對待女兒,要女兒不計前嫌依然對你如初,可能嗎?女兒不是神,女兒也會計較,也會受傷,也會難過,也會心涼。不要圣母婊,只要真實的活著,難道不可以嗎?

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老公的親戚!老兩口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兩人都是醫(yī)生。老爺子還是北京人,在北京后海附近還有一套四合院。倆人有一兒一女。他們把北京的四合院給了兒子,在我們這里居住的一套樓房也給了兒子,兩人每月近萬元的退休金也是兒子掌管,女兒一分財產(chǎn)都沒有?,F(xiàn)在老倆口年紀大了,都80歲左右了,都有病了,雖然沒有癱瘓在床,但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人照顧,兒子給雇了保姆,女兒很少登門。今年春節(jié),我婆婆和大姑姐去給拜年,家里亂的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衣服臟的沒法看。我大姑姐才幫著打掃衛(wèi)生呀,老兩口頭腦還不糊涂,只后悔沒找個好兒媳婦,卻一點沒想過為什么姑娘不照顧他們。這還是出生于大城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如此重男輕女,對自己晚年的遭遇從未反省也不后悔。旁人還能說什么?自作自受唄!

對于這個問題,不管是從贍養(yǎng)義務(wù)、男女有別還是地方風俗的角度去分析,都不會得到一個讓所有人都接受的結(jié)論,人人心中都有桿秤,這桿秤稱量著人們的言行,這桿秤其實就是大家心中對公平的追求,人人都希望被公平地對待,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法律規(guī)定、地方風俗一旦扼殺人們心中對公平的追求,人心自然不憤,特別是這種父母子女之間的事,聲討譴責女兒、用法律規(guī)定去批判女兒,而無視此事中間的不公平問題,然后用贍養(yǎng)義務(wù)掩蓋不公平問題,用地方風俗掩蓋重男輕女的問題,掩蓋得了嗎?能不憤嗎?總而言之,不要拿財產(chǎn)這種稀缺資源去考驗人性,一考驗勢必全劇終!

老王的這種做法沒有錯值得提倡,現(xiàn)在許多女人受了不知所謂的女權(quán)主義者的蠱惑,人變得無比的自私和功利毫無親情而言,她們不思進取將改善生活寄托在啃老上!嫁出女兒潑出水難道是空話,你們不念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還想剝奪老人的財產(chǎn)處置權(quán)!天地萬物存在就是道理,當年父母生二胎就是為了生兒子,生兒子的目的就是為了家族香火傳承。老王為什么想不通女兒有這樣的反應(yīng),想想也是我們辛辛苦苦將你養(yǎng)大,你卻成了別人的媳婦,不要你報答養(yǎng)育之恩你還回家跟弟弟搶財產(chǎn),真是應(yīng)了農(nóng)村的那句老話生姑娘就是個賠錢貨。許多傳統(tǒng)的東西請不要打破否則后患無窮。我們尊重老王的選擇,鄙視她女兒女婿。

我是人家女兒也是我兒子的母親,我兩姐妹一個哥哥,我和妹妹從來也沒想過要父母的錢,我們都覺得錢是父母的,父母想給誰就給誰,再說了我們自己如果不會賺錢父母給多少都要花光的。所以,父母給哥哥買了房子我們替他高興,老家的三套房子留給我哥哥,我們也沒意見,父親和母親一個月一萬多的退休金也都補貼我哥哥買車養(yǎng)孩子,我們也都支持。我們都覺得“家和萬事興”,只要父母身體健康,我們一家和和睦睦,大家開開心心這就是最好的生活。所以,父親常說他很幸福,不是因為我們有很多錢。而是因為我們?nèi)置枚加泻玫男膽B(tài),都有幸福家庭。不是因為別的,因為我們心中有愛。我哥哥嫂子結(jié)婚20多年了,我們姑嫂比姐妹還親,我們從來也沒有紅過臉,我覺得這比父母給我多少錢都幸福。

你肯定錯了!她倆也不是在乎錢財,只是通過你對待錢財?shù)膽B(tài)度,認定、認識、認清、認為:你的心里面根本沒有她倆的位置。既然已經(jīng)打到臉上了,難到人家的熱臉臭不要臉去貼你那冷屁股?!人都是冷暖自知的,死了不看你也得認。你自己作蘗!

老式的父母最讓女兒寒心,如果只有一套房,給兒子也就算了,畢竟重男輕女不可能一點沒有,問題是你有兩套房加一個門面,哪怕給兒子多點女兒少點呢?女兒不是你孩子?
我父母比你有過之而無不及,房子票子都留給兒子,贍養(yǎng)留給了我,還時不時要求我資助弟弟一家。說資助都好笑,明明弟弟比我生活的更滋潤。
希望下輩子不要投胎到這樣的家庭,哪怕讓我在福利院長大。

中國很多人的傻逼思維我是不懂得,雖然我也是中國人,沒什么要重男輕女,天下怎么會有這樣的傻逼?雖然我是男人,但我不喜歡我父母這樣做,如果一兒一女,要么平分,要么多黑女兒,女兒是弱勢群體,要富養(yǎng)保護好,兒子男孩讓他自己打拼,有骨氣,老王這種傻逼,你把女兒當潑出去的水,還要回來一樣的孝順你,要不要臉?去死吧

有時候覺得做兒女的真的要學(xué)會裝傻充愣,父母一碗水端被不平太多,我家四個,老父在家只負責掙錢,其它老母說了算,老母在家又獨寵我二哥,現(xiàn)在七十多了,做的很多事讓人咬牙切齒,我二哥占盡所有好處,到現(xiàn)在老人的養(yǎng)老保險他還在領(lǐng),老人也不敢說,去年他最愛的兒子把她趕出來,老人傷心的不行,我們給接了過來,可是心理不舒服啊。直到現(xiàn)在哪個兒子還在領(lǐng)她的養(yǎng)老保險,誰也拿她沒辦法,我想走法律,可是他們都顧念親情,給老人的錢我哥告訴我她給別人了,我哥怕我傷心,我說不會的,錢給她就是她的,如何支配就是她的事情,那么多年端不平這碗水還在乎這個嗎?裝傻充愣是最好的治愈,我已經(jīng)不期待了,做好自己,她的東西我也不期待,我老公說的一句話,算計太多會更窮,有舍有得求心安,做好自己,努力我們過的會更好,命里無時莫強求,求心安理得

講傳統(tǒng),把所有的財產(chǎn)全部給了兒子,那就是默認兒子養(yǎng)老,女兒可以不用管。你不要分財產(chǎn)的時候講傳統(tǒng),養(yǎng)老的時候又用新制度,這樣誰都心寒。是你先把女兒當外人,推出去,寒了女兒的心,現(xiàn)在又希望她跟你親近,你女兒真難。

都在說老人錯,大錯特錯,錯的離譜。
這里有為人兒子,為人女婿,為人兒媳,為人女兒的。
我不認為老人有什么所謂的錯誤,就是偏心眼兒子,傳統(tǒng)觀念,兒子繼承。
我是女子,家里獨生子,三十多歲,先表明身份,所以不帶立場。
我個人認為,人生兒育女,為人父母的責任義務(wù)是對自己的孩子負責,養(yǎng)大成人,有責任感有能力的,還會幫著成家立業(yè)。
為人兒女,父母陪你長大,你要陪他們變老,也是同樣的義務(wù)與責任。
至于老人的財產(chǎn)怎么安排,子女都應(yīng)該坦然接受,因為父母已經(jīng)盡完了他們的責任義務(wù),兒女卻因為錢財,而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真是不孝。

家務(wù)事,不便插言,自行處理

我感覺要怪就怪兒子!
農(nóng)村的老規(guī)矩,養(yǎng)兒防老,財產(chǎn)也給兒子留著,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嫁到婆家就是婆家的人,這是老規(guī)矩,因此父親的決定無可厚非!
女兒也是父母身上的肉,也為家里做出不同甚至很大的貢獻,不管多少,不應(yīng)該不給,最起碼要讓子女們感到心理平衡,一點不給,說不過去,不說按貢獻大小給,最起碼要說得過去,因此姐姐生氣也是情理之中!
關(guān)鍵是兒子,你感覺你能夠讓父母衣食無憂并且不需要姊妹幫忙很好的伺候老人嗎?即使能,若父母給你足夠財產(chǎn)的話,你就忍心獨吞而置姊妹感情于不顧,錢真的能花一輩子嗎?能花兩輩子嗎?能世世代代花下去嗎?
因此你可以說話,可以參與意見,可以偷偷給姐姐,也可以跟爸爸商量給姐姐,如果沒有這樣做,造成現(xiàn)在這個結(jié)果,只能說明兒子自私自利,父母糊涂,姐姐計較,不愧是一家人!
作為我,絕不會讓這一切上演,我肯定會協(xié)調(diào)溝通好,我不會讓家里任何一個人受苦,誰有難幫誰,誰有功幫誰,誰弱幫誰?都是一奶同胞,為什么要分得那樣清,我認為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孩子們都好家族才有希望,否則錢財再多,教育出一個不學(xué)無術(shù)的浪蕩公子,還不是坐吃山空!
因此作為我,我會勸爸爸給姐姐一部分財產(chǎn),如果爸爸不肯,我會偷偷給姐姐補償,若我是姐姐,若就遇到這樣的爸爸和弟弟,我只能怨自己命苦,但是我會努力向上,利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財富,特別是培養(yǎng)教育好下一代,不讓悲劇重演,父母弟弟我不會主動向他們乞討,我也不會爭得面紅耳赤,也不會主動不知好歹的給他們財富,也不會過度的生氣,但是他們有難,需要我?guī)椭⑶椅矣心芰椭那闆r下,我會盡力而為,因為我畢竟是父母所生所養(yǎng),弟弟畢竟是一奶同胞,但是我不會無底線的資助不要強的任何人,可以救急不可以救窮,可以授人以漁不要授人以魚,如果困難有志氣,遇到難事我會幫,如果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也只能適可而止,雖然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但是無底洞是永遠填不滿的!

這個做父母的也太缺德了,兒子女兒都是自己的親骨肉。你拿百元出來,給兒子80元,起碼也給女兒20元?。恳环皱X都不給也太過分啦。這樣的父母,兒子不照顧,女兒也不應(yīng)該理他。一點都不象父親的樣子。以后他有病,女兒不要去理他。

分家產(chǎn)從不考慮別的兒女,你也別指望以后別人會考慮孝順你,因為很簡單你不能把兒女當人看,還期望人家多偉大,會摒棄前嫌,你這是有多心大呀,最好老死不相往來,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說:“我是你父母”或有人說那是你父母。做為父母,我只認為想把我最好最值錢的東西給我的孩子。既然你從沒有把另一個人當孩子,請不要再去打擾傷害,任何的說辭都是無情,什么法律責任贍養(yǎng)等等,好吧,你去告吧,判多少給你多少,因為沒人可以選擇父母,但可以選擇離開。讓你愛的子女好好陪你,你不是把你一生的所有都給予她了嗎?

女兒可以嫁人嘛,嫁了就有一家財產(chǎn)了。父母的財產(chǎn)父母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