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宗海,字星巖,號春農(nóng),晚號歸求老人。乾隆十七年(1752)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軍機處行走。中年以母老告歸,無意繼續(xù)做官,以培養(yǎng)士子為己任,先后主講過如皋雉水書院、儀征樂儀書院、揚州梅花書院等,培養(yǎng)了不少文士,學人尊之為“春農(nóng)先生”。

中文名

蔣宗海

別名

春農(nóng)先生

性別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鎮(zhèn)江市

職業(yè)

文學家

所處時代

清朝時期

代表作品

金山志

生平

曾應兩淮鹽運使盧見曾的邀請,主持修纂了《金山志》、《焦山志》、《平山堂志》等。

藏書事跡

工詩文,精于鑒別。喜藏古籍,對古書版刻源流熟悉,對唐板、宋槧、元刻均有研究,藏書達3萬余卷,多善本。所以《光緒丹徒縣志》中評說“京口士大夫收藏之富,推此二家”,即說的是蔣宗海和張若鈞,藏書印有“潤州蔣氏藏書”等。蔣宗海鑒賞書的能力也很強,見多識廣,因此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詔求天下遺書時,揚州進呈的書最多,號稱第一進呈大戶,為了保證進呈書的質(zhì)量,專門請蔣宗海去把關(guān),“手選而后進呈”,后來揚州呈書以量多質(zhì)高而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獎。

他還通古文及漢隸,和余姚盧文弨并稱。善畫山水,篆刻字秀清雅,傳漢篆遺意。

清藏書家、鑒賞家。字春巖,一字星巖,號春農(nóng),一號青農(nóng)、冬民,晚號歸求老人,學者稱春農(nóng)先生。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乾隆十七年(1752)進士,官內(nèi)閣中書、軍機處行走,年僅40歲,即辭官歸隱。主講梅花書院近20年,工詩文,精于鑒別。喜藏古籍,對古書版刻源流熟悉,對唐板、宋槧、元刻均有研究,藏書樓有“椒馨閣”,藏書達3萬余卷,多善本,如藏有宋刻本《春秋公羊解詁》、《大戴禮記》、《戰(zhàn)國策注》、元刻本《詩人玉屑》等,人稱士大夫收藏之富,唯蔣宗海、張若筠二家。

乾隆三十七年(1772),為編纂《四庫全書》,下詔購求天下遺書,任命他為古籍鑒藏官,專門為之鑒別搜求和進呈上來的古籍版本。凡有古籍問題咨詢,則對唐鐫、宋槧、元刻以及版本所缺、某家所藏均能如數(shù)家珍,讓人滿意而去。藏書印有“潤州蔣氏藏書”、“丹徒蔣氏宗海星嚴氏校正經(jīng)史子集之章”、“丹徒蔣氏一號冬民”等。又通古文及漢隸,和余姚盧文弨并稱。善畫山水,纂刻字秀清雅,傳漢纂遺意。著有《春農(nóng)吟稿》、《索居集》、《南歸叢稿》等。

蔣春農(nóng)文集序

乾隆壬申禮部試,同榜成進士者以古文名家二人,曰

馀姚盧紹弓

,曰

丹徒蔣春農(nóng)

。時予在諸君中年最少,輒與二君子往復,上下其議論:紹弓則同讀中秘書,以校讐相與辨證;而

春農(nóng)

授中書,直禁近,以隔歲再入春明,相與握手言歡,函資雅故,視諸同輩相得為尤甚也。予嘗謂為文必根柢經(jīng)籍,博綜考訂,非以空言機法為也。

紹弓之文得力於??敝T經(jīng),貫串百家,每聯(lián)幾賦詠,紹弓起步庭中以手自拭其面,同人笑曰:「此君胸中剖別同異,省卻頮面脂藥錢耳?!苟?p>春農(nóng)

每來坐中,手篋櫝,快辨橫飛。有與商古籍者,則屈指唐鐫宋槧某書某板闕某處,某家鑒藏某帖,如貫珠、如數(shù)家珍,問者各得其意以去;而

春農(nóng)

雜以諧謔,初若不經(jīng)意也。嗟乎,此則文之心也!已後數(shù)年,諸友或出使,或告歸,聚散不一。紹弓歸里後僅一至都門,與予共論次者數(shù)旬耳。歲己亥,予典江南鄉(xiāng)試,

春農(nóng)

訪予於秦淮驛館,猶相與考訂攝山諸碑,出所藏古研與予審定欵識者累夕,而同年諸友罕得合并無復曩時城南唱酬之盛矣。紹弓逝後,予為志其墓,而未得序其全集。今

春農(nóng)

之孫

延菖

出其所鈔諸體文來屬為序,乃慨然思舉此中汲古苦心以導後學,而回思四十年前所得於益友者,不禁涕泗之交集也。遂書此以復之。(李刻本《復初齋文集》,卷4葉7起;文海影本冊一頁171起)

子孫

子蔣秷(一曰侄子),孫蔣延菖,延菖子蔣磏,蔣磏之子蔣寶.

「乾隆六十年(1795)

蔣宗海

之子蔣秷接辦。嘉慶十年,蔣秷之子蔣延菖選拔進京,無暇顧及,便委托親戚郭恒、郭琦代辦。道光四年,蔣延菖之子蔣磏接辦。咸豐三年,蔣磏之子蔣寶接辦,吳學階任襄理,籌劃救生諸善事○12。同治三年(1864),蔣寶... 」

「乾隆六十年(1795),

蔣宗海

侄子蔣秷接辦。嘉慶十年(1805),蔣秷之子蔣延菖選拔進京,委托親戚郭恒、郭琦代辦。道光四年(1824),蔣延菖之子蔣磏接辦。咸豐三年(1853),蔣磏之子蔣寶接辦京口救生會,吳學堦襄理籌劃救生諸善。同治三年(1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