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在征伐烏丸時確實是發(fā)生了糧草問題,但我們所說的糧草問題并不是戰(zhàn)爭期間的時候,而是勝利后班師時發(fā)生了問題。無論是戰(zhàn)前準備,還是戰(zhàn)時戰(zhàn)術(shù)的調(diào)整,曹操都將糧草問題解決的很好。
戰(zhàn)前準備階段,曹操聽從董昭建議,開鑿平虜渠和泉州渠,將滹沱河、泒水、溝河、潞河、灤河五條河流,從河北饒陽到樂亭聯(lián)系起來,作為運糧的通道。由于征討期間,河運是非常暢通的,所以曹操由此五河聯(lián)運,軍糧補給沒有什么問題。
而在戰(zhàn)術(shù)選擇上,郭嘉向曹操議要在“胡恃其遠,必不設(shè)備”的情況下,“卒然擊之”。當曹操進軍到易縣時,郭嘉再次提醒他兵貴神速,千里襲人,應(yīng)該要“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曹操也接納了這個戰(zhàn)術(shù)思想,而后來有一個人在此戰(zhàn)術(shù)思想下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此人便是曹操在戰(zhàn)前特意招來當?shù)牡孛颂锂牎?br/>
建安十二年的夏天,暴雨導(dǎo)致道路濘滯不通,烏丸又占據(jù)了要道,前進無路。于是曹操聽從田疇的意見,從盧龍口,過白檀、平岡,直撲烏丸蹋頓所在地柳城,殺了個蹋頓、袁尚措手不及,此役蹋頓被張遼斬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后,也被公孫康斬首。 這是一場閃擊戰(zhàn),可以說節(jié)省了不少的糧草。如果按部就班的打持久戰(zhàn)的話,想必曹操的糧草會面臨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河道結(jié)冰,水路糧道不通。這個問題也很快就讓曹操吃到了苦頭。
此戰(zhàn)從五月打到十月,在凱旋途中天寒且旱,殺馬數(shù)千為糧、掘地三十余丈取水。面對如此艱難的情況,曹操曾寫詩道“孟冬十月,北風(fēng)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鄉(xiāng)土不同,河朔隆寒”,因為河水上凍結(jié)冰,舟船難行,地面也形成凍土,糧食補給非常困難,戰(zhàn)士們只得殺馬充饑。
但此戰(zhàn)的意義相當重大,“胡漢降者二十余萬”,其中享有“天下名騎”之美譽的三郡烏丸為曹操后來的征伐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曹操回到易縣后,代郡、上郡的烏丸勢力依附更為親密,幽州、并州的烏丸人移居內(nèi)地,更加壯大了曹操勢力的人口。其后烏丸也有叛亂,但由曹操兒子曹彰平定后,震懾了鮮卑少數(shù)民族,魏國北境得以長久安穩(wěn)。

曹操去滅鳥桓,是取得河北以后,為了追擊袁尚,袁熙投奔鳥桓。
曹操為把河北遼寧一帶的鳥桓人消滅,主要是防止袁氏政權(quán)垮臺后,得鳥桓人幫助東山再起,。
207年前,曹操為消滅袁氏殘余勢力,鞏固河北,以經(jīng)開鑿平虜渠,由河北饒陰縣至滄州。另一條是泉州渠,在今天津市寶坻武清二縣境內(nèi),即今天天津市南北引灤入津工程原來運河古河道,以輸送軍用糧草要需,為了便于運糧北上,準備向烏桓進攻。
那進攻時天津薊縣以北以東,陰濕多雨,澇雨成災(zāi),道路阻塞,曹軍受困那里。烏桓扼守要道,曹操大軍無法從燕山走廊向東。
當?shù)孛刻锂?,指出有一條偏僻小道,以攻其不備。建議假裝回師,聲稱到秋冬天再進軍烏桓。
鳥桓因此輕松大意,曹操丟掉糧草重械 留下大軍,以田疇的人為向?qū)?,從令天遵化之路東進,輕騎出步盧龍塞(喜峰口)一帶從燕山崇山峻嶺中穿行數(shù)百里。到達今天遼寧凌源東南的白狼山 。曹操大軍重械糧草重兵無法跟隨,沒有帶上。烏桓軍團以經(jīng)發(fā)現(xiàn),曹軍遭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鳥桓軍很多,袁尚,袁熙軍團,與蹋頓單于軍團,遼西單于樓班軍團,右北平單于軍團都剛剛聽到消息,集中會合到那里,有數(shù)萬騎兵,和大量步兵向西,向曹操軍團的壓來,兩軍在白瑯山相撞。是生死遭遇,由于郭嘉建議”兵貴神,要曹操丟下輜重糧草,迫使軍隊輕裝前進,以免拖累軍隊前進,警醒敵人,他們越過徐無山,進入灤河谷,燕山山中進軍五百余里,還沒有休息,就遭遇要勝敗決戰(zhàn)。曹操和大家都明白勝敗結(jié)果。大家體力累乏,當然希望休整等待重軍來到,有點恐懼發(fā)怵。
曹操也想出其不意,帶著手下的精兵強將。有張遼,徐晃,張郃,張繡,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曹純,牽招,和百戰(zhàn)皆勝精銳騎兵和虎豹騎。曹操還沒有發(fā)令。只見張遼勸曹操戰(zhàn)!氣甚奮。曹操看張遼氣吞山河,勇猛剛毅,把指揮大旗交給張遼,張遼殺!指揮精兵殺向敵陣。曹軍精銳騎兵軍團與烏桓騎兵團在白狼山下開始一場血戰(zhàn)。曹軍騎兵都奮勇殺敵,以少勝多,擊敗幾萬烏桓騎兵。
殘烈混戰(zhàn)中,烏桓首領(lǐng)蹋頓單于也被張遼當場斬首。鳥桓兵團,看見后頓時群龍無首,七零八落。被殺死者被野。
烏桓主力騎兵團全面崩潰投降。曹操大獲。
斬蹋頓名王以下十余人。得俘虜二十萬余人,曹操精選鳥桓精銳騎兵,組成新得師團,率其征戰(zhàn)四方,號稱”天下名騎“軍團。
曹操為了消滅袁氏兄弟。206年令董昭開了平虜泉州二渠,從豫州南陽運糧,開渠道平虜渠是自滹沱通沨水。泉州渠人是從詢河口通鮑丘河|。曹操為了統(tǒng)一中國消火割據(jù)諸侯紛爭控制北方烏桓的侵擾。在打敗袁紹發(fā)動官渡之戰(zhàn)以后,收復(fù)河北。袁民兄弟國破勢窮往遼西郡烏桓大單于蹋頓依附。蹋頓遂助反攻,直接攻擊潞河沿岸,使塞北和遼東的公孫康的太守和幽,慧,并諸州都無安寧之日。曹操決意傾國北征鳥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糧都依賴其豫東淮東根據(jù)地供應(yīng)。曹操接受董昭的建議,鑿渠自滹沱入沽水名平虜渠,又從河口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眾所周知,中國最大的平原區(qū)域是被燕山、太行、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黃山、天目山、會稽山等眾多山脈包夾。在古代,這塊面積極其龐大的平原區(qū)內(nèi)又橫亙著黃河、濟水、淮河、長江等四條巨大的河流,古籍稱之為“四瀆”。何為“瀆”,即擁有自己的出??凇R陨纤臈l大河都自西向東流平行流入大海。其中,黃河、淮河、長江自成水系,并不相通。
(中國平原區(qū))
若施行曹操北征烏桓的壯舉,首先需要將四條大河聯(lián)通聯(lián)運。好在,戰(zhàn)國時期的鴻溝已將黃、濟、淮、江聯(lián)通。雖然王莽末年此系統(tǒng)遭到了黃河決口的破壞,但旋即又被東漢明帝委派的治河官員王景恢復(fù)。所以,曹操北征只需要解決黃河以北的河流溝通問題。
(鴻溝系統(tǒng))
(一)遏淇水入白溝。
公元204年,袁紹病死.次年正月,曹操乘喪伐人,趁袁譚、袁尚兄弟爭位內(nèi)訌之機,率軍進至洹水,并攻拔了武安、涉縣、邯鄲、易陽,包圍了袁氏根據(jù)地鄴城。為了供應(yīng)曹軍10萬大軍的軍需,曹操遂命人開鑿了白溝和鄴渠。白溝本是東漢時王景治河后黃河南移留下的故道,原名宿胥瀆,可與漳水匯合入海,雖有水量卻不足以大規(guī)模通船,所以才需要“遏淇水入白溝”。遏的意思就是阻止淇水流入黃河,迫使它改道流注白溝。淇水發(fā)源于林慮山西脈,經(jīng)殷商故都朝歌南下注入黃河,是一條先秦時代十分著名的河川。
(曹操開鑿白溝)
曹操“遏淇水入白溝”主要進行了三項工程:一是在淇水入黃河口的北面選擇適當作大壩的地形,然后以大木樁填以土石筑成大壩橫截淇水;二是在大壩上游開鑿深溝,使本不相通的白溝和淇水連成一河;三則是再做一大壩防止淇水流入白溝后再進入。如此,自鴻溝北上的曹軍漕糧便可以浮黃河而上進入白溝,然后轉(zhuǎn)入洹水。洹水距離鄴城30里,且鄴城周圍遺留著戰(zhàn)國時期西門豹開鑿的漳河十二渠,所以曹操又在漳河十二渠的基礎(chǔ)上疏浚出了鄴渠。白溝和鄴渠的成功開鑿,增強了曹軍持久作戰(zhàn)的能力。七個月后,曹軍順利攻破鄴城。
(二)鑿平虜渠、泉州渠以通運。
在掃平擊破袁尚后,曹操又擊斬袁譚,兵進幽州。袁尚和幽州牧袁熙被手下將領(lǐng)焦觸和張南擊敗后竄入燕山,并得到袁紹扶持的烏桓大單于蹋頓的庇護。此后,袁氏兄弟頻繁引烏桓騎兵入塞騷擾,兵鋒直抵潞河沿岸。為了穩(wěn)定北疆,曹操遂于建安十一年,即公元206年定計討伐烏桓。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解決大軍給養(yǎng)問題,《三國志》記載,“太祖患軍糧難致,(董)昭建策鑿渠自滹沱河入泒水,名曰平虜渠,又從泃河口鑿潞河名曰泉州渠,入海、通運。”滹沱河本是《禹貢》黃河的支流,東漢時黃河南移后遂自成體系,沿黃河故道匯集漳河后奔流至今馬場減河一線入海。
(先秦黃河故道)
泒水發(fā)源太行山,匯合滱水(今唐河)和易水等大川東流入海。董昭建議的“鑿渠自滹沱河入泒水”即是利用兩水之間的沼澤和河流分支開鑿運道。平虜渠開鑿成功后,為了聯(lián)通幽州城,曹操又開鑿了泉州渠連接泃河,從而與潞河河畔的幽州城相接。因為這條渠道與平虜渠相接于泉州境內(nèi),故名“泉州渠”。
(曹操開平虜渠、泉州渠、新河、討伐烏桓圖示)
平虜渠和泉州渠開鑿成功后,曹操依然面臨著千里行師的窘境,原因即是泉州渠北口位于今寶坻一帶,而烏桓單于蹋頓的王帳則設(shè)立于燕山山脈深處的大凌河流域。于是,曹操又開鑿了一條名為“新河”的人工渠聯(lián)通泉州渠和濡水(今灤河),以求最大程度地接近烏桓。當然,曹操開鑿新河的本意也是想將遼西走廊作為北征路線。不過,當曹操利用夏季水漲利于行船的時機順利自鄴城經(jīng)白溝、平虜渠、泉州渠、新河抵達灤河河畔時,卻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難題:遼西走廊泥濘不堪,淺不通車馬,深難承載舟船。若非要通行,則必須等到冬天結(jié)冰之時。無法,曹操遂選擇了盧龍古道。史載曹操七月出兵,八月大捷,九月即班師,前后用時僅兩月,可謂進兵神速。

曹操討伐烏桓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二月,當時很多部下想不明白反對,但曹操執(zhí)意要對烏桓用兵,事后證明了曹操確實高瞻遠矚,但是曹操要想進軍的話,必須要解決后勤補給的問題,因為在那時候任何一場戰(zhàn)爭的后勤補給都并非易事,要知道那時是沒有公路的。且從河北到柳城之間,只有山中的小路,還要穿過長城,這條路線平時商人小販,走起來都比較困難,若要用小路輸送軍糧,那更是不可想象了。
怎么辦呢?當時曹操接受了董昭的建議,用水道運糧,于是開挖了兩條渠,一條叫做平虜渠,這條渠是從呼拖河到弧水;另一條渠叫泉州渠,這條是從坻河到潞河,這個泉州而是位于今武清縣南的漢朝的泉州,潞河是今天的白河,因漢朝的潞縣而得名,潞縣在河北通縣之東,也就是說平虜渠在今日滄縣之北;泉州渠在寶泃縣東南。
一切準備妥當后,曹操領(lǐng)軍出征,兵至無終縣因大雨無法繼續(xù)行軍,此地有名士田疇,本是隱士,率家人移居在山地里避亂。但他內(nèi)心保土守疆抵御外侮之心甚強,之前朝廷讓他做官不去,這次主動為曹軍引路,他對曹操說:“幽州之沿海道路地勢甚低,每值秋夏雨季,必積水而成澤國,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為難久矣。不如北上取道平崗,出盧龍塞,越白檀之險,可達柳城;此道自本朝初建武年間以來,年久失修,陷壞斷絕,荒廢二百載矣,然尚有有小徑可行。如此出空虛之地,掩其不備,蹋頓可一戰(zhàn)而擒也。”領(lǐng)曹軍走了一條叫做“盧龍道”的小路,由薊縣之東,穿過喜峰口經(jīng)喀喇沁左旗,直抵柳城之西。
之后,曹軍于八月在白狼山,與蹋頓遭遇戰(zhàn)獲勝,殺掉了蹋頓,收降了二十幾萬人,袁熙、袁尚與蘇仆延,逃往遼東投公孫康,而烏桓則消失在歷史中了。

根據(jù)《曹瞞傳》的記載,曹操親自帶軍從鄴至柳城這一二百里路上,軍隊缺食少水?!皻ⅠR數(shù)千匹也為糧,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p>
平定了烏桓之后,曹操重賞了之前勸諫他不要出師的人,曹操說這次征烏桓實在是一次險勝,你們看得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